熒光光譜測量在分析化學和色彩科學中的差別
發(fā)布日期:2014-07-08
點擊:1890
熒光的首次科學研究是在1852年由斯托克克斯(G.G.Stokes)完成的。在今天的有機機化學、生物化學、藥物學、醫(yī)學及相關領域中,熒光測量儀作為一種分析手段正在發(fā)揮著重大作用。其主要目標是有機物的痕量分析,錢幣的鑒別或分子結構的研究。所有分析用的現(xiàn)代熒光光譜儀都使用兩臺單色儀,其中一臺作為待測樣品的熒光激發(fā)用,另一臺作為熒光發(fā)射光譜的分析用。
在熒光染料和磷光體的各種工業(yè)應用中,熒光測量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其中包括:在紙張、塑料和織品中使用熒光增白劑以提高其反射表觀特性。在印刷和照相工業(yè)中熒光計和染料的普遍使用,報警信號和其它安全裝置中紅、黃和橙色染料的應用,以及在機械零部件中應用熒光染料的滲透進行裂紋的無損檢驗。在所有這些應用中,熒光測量的主要目的是確定熒光物質在晝光或人工光源照射下發(fā)出的顏色各外貌。熒光色測量的原理和實驗方法已在1952年由唐納森(R.Donaldson)做了嚴密的分析。
熒光光譜測量在分析化學各色彩科學中的差別是,化學界通常把熒光光譜測量視為吸收光譜測量的擴展,色彩科學界則把熒光光譜測量考慮為反射光譜測量的擴展。所以,化學家用濃度、吸收度和光子產額這些量作為描述試樣性質的術語。對于理論研究,這些量便由量子力學的公式簡化為基本的分子參數(shù)。另一方面,色度學須把試樣看作一個整體現(xiàn)象加以描述,因此使用諸如反射比和輻亮度這類輻射度量作為這一領域的術語。這種描述方法對企圖用心理物理量表征試樣在給定照明條件下產生的色刺激是完全充分的。在本章中既討論分析化學用的熒光光譜測量,也討論熒光試樣的顏色測量。主要涉及到光譜熒光計的結構,操作技巧,儀器有關光學性能:波長準確度和雜散輻射比率的檢驗方法,量子產額和儀器靈敏度的定義等。